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赏析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作品赏析 在杜甫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是在天宝十四载(755)的十月、十一月之间。是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杜甫途经骊山时,玄宗、贵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禄山叛军已闹得不可开交。其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然而诗人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所以千载以后读了这首诗,诚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不能不为人所叹服。
原诗五百字,可分为三大段。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语的自然圆转,虽用白话来写很难得超过它。
杜甫旧宅在长安城南,所以自称杜陵布衣。“老大意转拙”,犹俗语说“越活越回去了”;怎样笨拙法呢?偏要去自比稷与契这两位虞舜的贤臣,所志如此迂阔,岂有不失败之理。濩(huò获)落,即廓落,大而无当,空廓而无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败了。契阔,即辛苦。自己明知定要失败,却甘心辛勤到老。这六句是一层意思,自嘲中带有幽愤,下边更逼进了一步。人虽已老了,却还没死,只要还未盖棺,就须努力,仍有志愿通达的一天,口气是非常坚决的。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说“穷年忧黎元”,尽自己的一生,与万民同哀乐,衷肠热烈如此,自不免为同学老先生们所笑。他却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诗到这里总为一小段,下文便转了意思。
隐逸本为士大夫们所崇尚。老杜说,我难道真这样的傻,不想潇洒山林,度过时光吗?无奈生逢尧舜之君,不忍走开罢了。从这里又转出意思来,既生在尧舜一般的盛世,当然人才济济,难道少你一人不得吗?构造廊庙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这样一个人,但我却偏要挨上来。为什么这样呢?这说不上什么原故,只是一种脾气性情罢了,好比向日葵老跟着太阳转呀。忠君爱国发乎天性,固然很好,不过却也有一层意思必须找补的。世人会不会觉得自己过于热中功名,奔走利禄?所以接下去写道: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象蚂蚁似的能够经营自己的巢穴;我却偏要向沧海的巨鲸看齐,自然把生计都给耽搁了。自己虽有用世之心,可是因为羞于干谒,直到现在还辛辛苦苦,埋没风尘。
下面又反接找补。上文说“身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但即尧舜之世,何尝没有隐逸避世的,例如许由、巢父。巢、由是高尚的君子,我虽自愧不如,却也不能改变我的操行。这两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禄,又不忍象巢、由跳出圈子去逃避现实,只好饮酒赋诗。沉醉或能忘忧,放歌聊可破闷。诗酒流连,好象都很风雅,其实是不得已呵。诗篇开首到此,进退曲折,尽情抒怀,热烈衷肠非常真实。
第二段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这一段,记叙描写议论并用。首六句叙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动身,清早过骊山,明皇贵妃正在华清宫。“蚩尤”两句旧注多误。蚩尤尝作雾,即用作雾之代语,下云“塞寒空”分明是雾。在这里,只见雾塞寒空,雾重故地滑。温泉蒸气郁勃,羽林军校往来如织。骊宫冬晓,气象万千。寥寥数笔,写出了真正的华清宫。“君臣留难娱,乐动殷胶葛”两句亦即白居易《长恨歌》所云“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说“君臣留欢娱”,轻轻点过,却把唐明皇一起拉到浑水里去。然则上文所谓尧舜之君,真不过说说好听,遮遮世人眼罢了。
“彤庭”四句,沈痛极了。一丝一缕都出于女工之手,朝廷却用横暴鞭挞的方式攫夺来。然后皇帝再分赏群臣,叫他们好好地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视了这个道理,辜负国恩,岂不等于白扔了吗?然而袞袞诸公,莫不如此,诗人心中怎能平静!“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句中“如”、“岂”两个虚词,一进一退,逼问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却挤满了这班贪婪庸鄙、毫无心肝的家伙,国事的危险真象千钧一发,仁人之心应该战栗的。
“况闻”以下更进了一步。“闻”者虚拟之词,宫禁事秘,不敢说一定。岂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枢”、“大内”的情形又何尝好一些,或者更加厉害吧。听说大内的奇珍异宝都已进了贵戚豪门,此当指杨国忠之流。
“中堂”两句,写美人如玉,被烟雾般的轻纱笼着,指虢国夫人,还是杨玉环呢?这种攻击法,一步逼紧一步,离唐明皇只隔一层薄纸了。
似乎不宜再尖锐地说下去,故转入平铺。“煖客”以下四句两联,十字作对,谓之隔句对,或扇面对,调子相当地纡缓。因意味太严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声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冲淡。其实,纡缓中又暗蓄进逼之势。貂鼠裘,驼蹄羹,霜橙香橘,各种珍品尽情享受,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不须爱惜的了。
文势稍宽平了一点儿,紧接着又大声疾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杜真是一句不肯放松,一笔不肯落平的。这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似乎一往高歌,暗地却结上启下,令人不觉,《镜铨》夹评“拍到路上无痕”,讲得很对。骊山宫装点得象仙界一般,而宫门之外即有路倒尸。咫尺之间,荣枯差别如此,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是的,不能再说,亦无须再说了。在这儿打住,是很恰当的。
第三段从“北辕就泾渭”至末尾。全篇从自己忧念家国说起,最后又以自己的境遇联系时局作为总结。“咏怀”两字通贯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叙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异文。仇注“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时正冬,冰凌未解也。”此说不妥,此诗或作于十月下旬,正不必泥定仲冬。作群冰,诗意自惬。虽冬寒,高水激湍,故冰犹未合耳。观下文“高崒兀”“声窸窣”,作冰为胜。这八句,句句写实,只“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两句,用共工氏怒触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时势的严重。
接着写到家并抒发感慨。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在号咷大哭,这实在是非常戏剧化的。“幼子饿已卒”,“无食致夭折”,景况是凄惨的。“吾宁舍一哀”,用《礼记·檀弓》记孔子的话:“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舍”字有割舍放弃的意思,说我能够勉强达观自遣,但邻里且为之呜咽,况做父亲的人让儿子生生的饿死,岂不惭愧。时节过了秋收,粮食原不该缺乏,穷人可还不免有仓皇挨饿的。象自己这样,总算很苦的了。是否顶苦呢?倒也未必。因为他大小总是个官儿,照例可以免租税和兵役的,尚且狼狈得如此,一般平民扰乱不安的情况,自必远远过于此。弱者填沟壑,强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想起世上有多少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真杀真砍,大乱之来已迫眉睫,自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与终南山齐高,与大海接其混茫了。表面看来,似乎穷人发痴,痴人说梦,那知过不了几日,渔阳鼙鼓已揭天而来了,方知诗人的真知灼见啊!
这一段文字仿佛闲叙家常,不很用力,却自然而然地于不知不觉中已总结了全诗,极其神妙。结尾最难,必须结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诗。他思想的方式无非“推己及人”,并没有什么神秘。结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从万民的哀乐,定一国之兴衰,自然句句都真,都会应验的。以文而论,固是一代之史诗,即论事,亦千秋之殷鉴矣。
(俞平伯)
--------------------------------------------
【朱注】《旧书·玄宗纪》:天宝十四载,冬十月,上幸华清宫。十一月丙寅,禄山反。公赴奉先时,玄宗正在华清宫,所以诗中言骊山事特详。十一月九日,禄山反书至长安,玄宗犹来信,故诗中但言欢娱聚敛,乱在旦夕,而不及禄山反状。【钱笺】《长安志》:蒲城县,秦名重泉,后魏白水,又改蒲城。开元四年,建睿宗桥陵,改为奉先县,隶京兆府。十七年,升为赤县。《志》又云:奉先县西南王至京兆府二百四十里。
杜陵有布衣①,老大意转拙②。许身一何愚③,窃比稷与契④。居然成濩落⑤,白首甘契阔⑥。盖棺事则已⑦,此志常觊豁⑧。
(前三段,从咏怀叙起。此自述生平大志。公不欲随世立功,而必期圣贤事业。所谓意拙音,在比稷契也。甘契阔,安于意拙。常觊豁,冀成稷契。《杜臆》:人多疑自许稷契之语,不知稷契无他奇,惟此己溺己饥之念而已,伊得之而纳沟为耻,孔得之而立达与共,圣贤皆同此心。篇中优民活国等语,已和盘托出。东坡引“舜举十六相”、“秦时用商鞅”诗为证,何舍近而求远耶。)
①《汉·地理志》杜陵注:古杜伯国,汉宣帝葬此,因曰杜陵,在长安南五十里。《杜臆》:长安城东有霸陵,文帝所葬,霸南五里即乐游原,宣帝筑以为陵,曰杜陵。杜陵东南十余里,又有一陵差小,许后所葬,谓之少陵。其东即杜曲,陵西即子美旧宅,自称少陵野老以此。布衣、老大,注别见。②《书》:“作伪心劳日拙。”③《史记·聂政传》:“身未敢以许人。”古诗《陌上桑》:“使君一何愚。”④窃比,见《论语》。《上林赋》:“家家自以为稷契。”⑤庾信诗:“居然未肯归。”《庄子》:“瓠落无所容。”司马注云:“瓠,布濩。落,零落。”张綖注:“濩落,廓落也。”⑥嵇含赋序:“白首无闻。”《诗》:“死生契阔。”注:“契阔,勤苦也。”傅毅诗:“契阔夙夜,庶不懈忒。”⑦《韩诗外传》:孔子曰:“学而不已,阖棺乃定。”《宋书》:刘毅曰:“大丈夫盖棺事乃定矣。”⑧潘岳诗:“此志难具纪。”荀悦《汉论》:“众庶觊其名迹。”觊,希幸也。庾信诗,“有情何可豁。”
穷年忧黎元①,叹息肠内热②。取笑同学翁③,浩歌弥激烈④。非无江海志⑤,萧洒送日月⑥。生逢尧舜君⑦,不忍便永诀⑧。当今廊庙具⑨,构厦岂云缺⑩?葵藿倾太阳(11),物性固难夺(12)。
(此志在得君济民。欲为稷契,则当下救黎元,而上辅尧舜,此通节大旨。江海之士遗世,公则切于慕君而不忍忘;廊庙之臣尸位,公则根于至性而不敢欺。此作两形,以解同学之疑。浩歌激烈,正言咏怀之故。明皇初政,几侔贞观,迨晚年失德,而遂生乱阶。曰“生逢尧舜君”,望其改悟自新,复为令主,惓惓忠爱之诚,与孟子望齐王同意。)
①谢灵运诗:“穷年迫忧患。”《谷永传》:“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②《庄子》:“我其内热与。”③陆机诗:“无以肉食资,取笑葵与藿。”《列女传》:孟宗同学共处。④《楚辞》:“浩歌怳兮激烈。”⑤《庄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地细万物而独往者也。”⑥宗炳诗:“志气洞萧洒。”⑦《南史》:武帝谓蜀士李膺曰:“今李膺何如昔李膺。”对曰:“今胜昔。”问其故,对曰;“昔事桓灵之主,今逢尧舜之君。”薛孝通联句:既逢尧舜君,愿上万年寿。”⑧《别赋》:“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⑨《叔孙通传赞》:“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⑩潘尼诗:“广夏构众材。”(11)葵藿,自比致君之念。曹植表:“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12)《韩诗外传》:“不害物性。”
顾惟蝼蚁辈①,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②,辄拟偃溟渤③?以兹悟生理④,独耻事干谒⑤。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⑥。终愧巢与由⑦,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⑧,放歌破愁绝⑨。
(此自伤抱志莫伸,既不能出图尧舜,又不得退作巢由,亦空负稷契初愿矣。居廊庙者,如蝼蚁拟鲸,公深耻而不屑干。游江海者,若巢由隐身,公虽愧而不肯易。仍用双关,以申上文之意。放歌破愁,欲藉咏怀以遣意。作长篇古诗,布势须要宽展。此一条,各四句转意,抚时慨己,或比或兴,迭开迭阖,备极排荡顿挫之妙。)
①顾,念也。《尸子》:“蝼蚁之穴,无不满焉。”②《海赋》:“其色则横海之鲸,突扤孤游,戛岩■,偃高涛。”③鲍照诗:“穿池类溟渤。”④嵇康《养生论》:“悟生理之易失。”⑤兀兀,即契阔之意。⑥《班固传》:“令尘埃之中,永无荆山汩罗之恨。”⑦《高士传》:巢父,尧时人也,山居,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号曰巢父。许由,槐里人也,尧让天下于由,不受而逃,由告巢父,巢父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阮簿诗:“巢由抗高节。”⑧颜延之《五君咏》:“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⑨古乐府有《放歌行》。公诗“愁破崖寺古”,又“愁破是今朝”,又“益破旅愁凝”。《杜臆》作破愁为是,若云类愁绝,语反稚矣。
岁暮百草零①,疾风高冈裂②。天衢阴峥嵘③,客子中夜发④。霜严衣带断⑤,指直不能结⑥。凌晨过骊山⑦,御榻在嵽嵲⑧。
中四段,自京赴奉先,记中途所见之事。此则过骊山而有慨也。岁暮阴风,将涉仲冬矣。夜发晨过,去京止六十里也。
①《诗》:“岁聿云暮。”《楚辞》:“百草育而不长。”②《长门赋》:“天飘飘而疾风。”《诗》:“于彼高冈。”③《西京赋》:“思于天衢。”《三都赋》:“南北峥嵘。”公诗常用峥嵘:“旅食岁峥嵘”,年高也;“峥嵘赤云西”,云高也;“天衢阴峥嵘”,阴盛也。④《史记·范睢传》:“谒君再毋与客子俱来乎?”鲍照诗:“行子中夜饭。”发,启行也。⑤古诗:“严霜切我肌。”又诗:“衣带日已缓。”⑥《左传》:“衣有结。”⑦梁简文帝诗:“凌晨光景丽。”《寰宇记》:“骊山,在昭应县东南二里,即蓝田山也。《雍录》:温泉在骊山。秦汉隋唐皆常游幸,惟玄宗特侈。盖即山建立百司庶府,各有寓止,于十月往,至岁尽乃还宫。又缘杨妃之故,其奢荡益著,大抵宫殿包裹骊山,而缭墙周遍其外,观风楼下,又有夹城可通禁中。⑧北齐赵彦深位位司徒,每引见,或升御榻。《西京赋》:“托乔基于山冈,直嵽霓以高居。”霓,读鱼列切。《集韵》:嵲,亦作..,通作霓。嵽嵲,山高貌。
蚩尤塞寒空①,蹴踏崖谷滑②。瑶池气郁律③,羽林相摩戛④。君臣留欢娱⑤,乐动殷胶葛⑥。赐浴皆长缨⑦,与宴非短褐⑧。
(此记骊山游幸之迹。上四,见不恤苦寒,下四,讥恣情荒乐。塞寒空,旌旗蔽天也。崖谷滑,冰雪在地也。郁律,温泉气升。摩戛,卫士众多。君臣欢娱,不恤国事。赐浴与宴,从官邀宠也。)
①《韩子》:黄帝驾象车,异方并毂,蚩尤居前。《皇览》:蚩尤冢,在东邵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练帛,民名为蚩尤旗。【钱笺】此正十一月初,借蚩尤以喻兵象也。唐太宗诗:“寒空碧雾凝。”宗诗:“寒空碧雾凝。”②《头陀寺碑》:“崖谷共清,风泉相涣。”张平子《南都赋》:“蹴踏咸阳。”③瑶池,注见二卷。《江赋》:“气滃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④《唐会要》:垂拱元年,置羽林军。⑤江淹诗:“太平多欢娱。”⑥《上林赋》:“张乐乎胶葛之寓。”注:“胶葛,广大貌。”郭璞注:“旷然深貌也。”《南都赋》:“其山则崆峣嶱嵑。”注:“山石高峻貌。”曾曰:“胶轕,乱貌。”杨雄《解难》:“撠胶葛,腾九闳。”颜师古庄:“胶葛,上清之气也。”⑦《明皇杂录》:上尝于华清宫中,置长汤数十,赐从臣浴。《津阳门诗注》:宫内除供奉两汤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侔。江淹诗:“长缨皆俊人。”⑧短褐,注见一卷。
彤庭所分帛①,本自寒女出②。鞭挞其夫家③,聚敛贡城阙④。圣人筐篚恩⑤,实愿邦国活⑥。臣如忽至理⑦,君岂弃此物⑧。多士盈朝廷⑨,仁者宜战栗⑩。
(此讥当时赐予之滥。上四叙事,下六托讽。筐篚赐予,欲其活国,今诸臣皆玩忽不知,则此物岂虚掷者乎。战慄,当思报称也。罗大经曰:此段所云,即“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之意,士大夫诵此,亦可以悚然惧矣。)
①《西京赋》:“玉阶彤庭。”宋之问诗:“赐金分帛奉恩辉。”②郭泰机诗:“皎皎白素丝,织为寒女衣。”③魏收檄文:“鞭挞疲民。”《周礼》:载师之职,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时征其赋。④《大学》:“不畜聚敛之臣。”《诗》:“在城阙兮。”京师有阙,得称城阙。⑤《通鉴注》:唐人称天子皆曰圣人。《诗序》:“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⑥《周礼》:以佐王均邦国。孙楚《与孙皓书》:“爱民活国,道家所尚。”⑦王康琚诗:“矫性失至理。”此不敢斥言君,故托臣以讽。⑧古诗:“此物何足贵。”⑨李长祥云:多士无人心矣。仁者能无战慄乎。《诗》:“济济多士。”⑩汉远帝诏:“夙夜战慄。”
况闻内金盘①,尽在卫霍室②。中常有神仙③,烟雾蒙玉质④。暖客貂鼠裘⑤,悲管逐清瑟⑥。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⑦。朱门酒肉臭⑧,路有冻死骨⑨。荣枯咫尺异⑩,惆怅难再述(11)。
(此刺当时后戚之奢。前八叙事,后四托讽。【朱注】卫霍皆汉内戚,以比杨国忠。神仙玉质,指贵妃诸姨。勋戚奢侈而不念民穷,其致乱盖有由矣。分帛、金盘二条,即指骊山宴赏。《杜臆》则概指平日,谓天宝八年帝引百官观左藏,以国用丰衍,赏赐贵妃之家,无有限极。十载,帝为禄山起第,穷极壮丽,既成,幄帟器皿充牣其中,虽禁中不及。禄山生日,帝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故彤庭分帛、卫霍金盘、朱门酒肉等语,皆道其实,真诗史也。)①内金盘,尚方器用。辛延年诗:“金盘鲙鲤鱼。”②曹植《与吴质书》:“卫霍不足侔也。”③刘桢诗:“万舞在中堂。”又:“意气凌神仙。”④【朱注】“江淹诗:“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烟雾。指堂上香烟。《楚辞》:“金相玉质。”⑤洙曰:鲜卑有貂鼠子,皮毛柔软。《赵国策》:李兑送苏子黑貂之裘。⑥潘岳诗:“萧管清且悲。”徐伯彦《淮亭吟》:“倚清瑟兮横凉琴。”⑦洙曰:橙出稷县者胜,蜀中有给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香。⑧郭璞诗:“朱门何足荣。”王粲诗:“酒肉逾川坻。”黄山谷曰:《孙子新书》:楚庄攻宋,厨有臭肉,尊有败酒,而三军有饥色。《魏志·袁术传》:后宫数百,皆服绮觳,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尽空。⑨《西京杂记》:元封二年大寒,雪深五尺,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曹植诗,“荣枯立可须。”⑩徐干诗:“虽路在咫尺。”(11)魏明帝诗:“惆怅自怜。”
北辕就泾渭①,官渡又改辙②。群水从西下③,极目高崪兀④。疑是崆峒来⑤,恐触天柱折⑥。河梁幸未拆⑦,枝撑声窸窣⑧。行李相攀援⑨,川广不可越⑩。
(下三段,至奉先而伤己忧人,仍是咏怀本意。此忆途次仓皇情状。上六言水势,下四言行人。群水西来,其汹涌如此,犹车河梁未拆耳。攀援争渡,为川广不能飞越也。【朱注】禄山反书至,帝虽未信,一时人情恇扰,议断河桥,为奔窜地,所以行李攀援而急渡也,观“河梁幸未拆”句可见。自京赴奉先,从万年县渡浐水,东至昭应县,去京六十里。又从昭应渡泾渭,北至奉先县,去京二百四十里。骊山,在昭应东南二里,温泉出焉。又泾渭二水,交会于昭应之北,故云:“北辕就泾渭。”其官渡改辙,在唐时亦迁徙无常,大抵在昭应之间,为奉先便道耳。【钱笺】谓官渡在万年东南二十五里,不免倒说。朱注则指泾阳县泾水之渡,路又隔远。至旧注引《魏志》官渡,不切。唐之万年,即今咸宁。唐之昭应,即今临潼。唐之奉先,即今蒲城。)
①《后汉·马融传》:“北辕反旆。”②梁简文帝《罢雍州恩教》:“植柳官渡,尚或依然。”《长安志》:泾阳县有泾水渡九,正直西京之北。曹植诗:“改辙登高冈。”③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时正冬,冰凌未解也。【朱注】泾渭诸水,皆从陇西而下,故疑来自崆峒。④梁元帝《玄览赋》:“试极目乎千里。⑤地志:泾水发源安定郡开头山,即崆峒山。⑥《水经注》:张华叙东方朔《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列子》:共工氏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今按:山阳县有天柱山,属长安境内。《杜臆》:天柱折,乃隐语,忧国家将覆也。⑦江总诗:“秦川心断绝,何悟是河梁。”⑧枝撑,注见《慈恩寺塔》诗。枝撑,河梁交柱。窸窣,桥动有声也。李贺《神弦曲》:“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飙风。”窸窣,盖唐人方言也。⑨《西溪丛语》:唐李济翁《资暇录》云:古使字作李。《左传》所言行李,乃是行使,后人误为李字。《传》曰:“行李之往来,供其困乏。”杜预注,“李,使人也。”又曰:“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注:“行李,行人也。”又曰:“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或言李,或言理,皆谓行使也。但文其词则谓之行李,亦作理耳,知非改古文为李也。济翁不言李出何书。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诗:“少年李六郡,遨游遍五都。”李字作使音,亦一证也。袁山松《山川记》:“行者攀援,牵萝带索。”⑩鲍照诗:“川广每多惧。”
老妻寄异县①,十口隔风雪②。谁能久不顾③?庶往共饥渴④。入门闻号咷⑤,幼子饿已卒⑥。吾宁舍一哀⑦,里巷亦呜咽⑧。所愧为人父⑨,无食致夭折⑩。岂知秋禾登(11),贫窭有仓卒(12)。
(此述家人困穷境况。上四在途而叹,下八至家而悲。《杜臆》:叙父子夫妇之情,极其悲惨。寄迹他乡,故秋禾呈登,而无救于贫。)
①《吴越春秋》:越王令壮者无娶老妻。古乐府:“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异县,指奉先。②古诗:“前日风雪中。”③《诗》:“不顾其后。”④张望诗:“六时疲饥渴。”⑤孔融诗:“入门望爱子。”《易》:“先号咷而后笑。”⑥《礼记》:幼子常视毋诳。⑦又:孔子之卫,通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⑧蔡琰诗:“行路亦呜咽。”⑨《大学》:为人父。⑩庾信《伤心赋》:“至于继体,多从天折。”《左传》:子产曰:“札瘥夭昏。”是夭为少死也。《汉书·五行志》:父丧子曰折。(11)《月令》:“孟秋之月,农乃登谷。”(12)《诗》:“终窭且贫。”曹植诗:“仓卒骨肉情。”仓卒,谓夭折。
生常免租税①,名不隶征伐②。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③。默思失业徒④,因念远戍卒⑤。忧端齐终南⑥,澒洞不可掇⑦。
(末以悯乱作结,身世之患深矣。天宝季年,边帅穷兵,故民苦租税征伐。公在事外,尚且酸辛,况穷民之失业远戍者乎?念及此,而忧积如山,不能掇去,又回应忧黎元意。此章分十段,八句者四段,十二句者四段,十句者两段,错综而自见整齐。)
①汉文帝诏:“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②汉光武诏:“将兵征伐。”张悛《置守冢人表》:“今为平民。”③刘向《九叹》:“风骚屑以摇木兮。”骚屑,纷扰之貌。④《谷永传》:“百姓失业流散。”⑤《过秦论》: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⑥谢灵运诗:“顾己识忧端。”⑦《淮南子》:“未有天地,鸿濛澒洞。”许慎注:“澒,读作项。”周伯温曰:气澒洞未分之貌。独孤及《观海》诗,“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则澒洞,乃水势汹涌之貌。此承忧端来,是忧思烦懑之意。【赵注】谓比世乱者,未然。曹操乐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胡夏客曰:诗凡五百字,而篇中叙发京师,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不过数十字耳。余皆议论感慨成文,此最得变雅之法而成章者也。又曰:《赴奉先咏怀》,全篇议论,杂以叙事。《北征》则全篇叙事,杂以议论。盖曰咏怀,自应以议论为主;曰北征,自应以叙事为主也。
《庚溪诗话》:士人程文,穷日力作一论,不限声律,不拘诗句,尚罕得反复折难,使其理判然者。观《赴奉先咏怀》五百言,乃声律中老杜一篇心迹论也。自“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其心术祈向,自是稷契等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与饥渴由己者何异。然尝为不知者所病,故曰:“取笑同学翁。”世不我知而所守不变,故曰:“浩歌弥激烈。”又云“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言非不知隐遁为高,亦非以国无其人也,特废义乱伦有所不忍。“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言志大术疏,未始阿附以借势也。为下士所笑,而浩歌自若,皇皇慕君,而雅志栖遁,既不合时,而又不少低屈,皆设疑互答,屡致意焉,非巨刃有余孰能之乎?中间铺叙间关酸辛,宜不胜其戚戚,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所谓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失得也。禹稷颜子,不害为同道,少陵之迹江湖而心稷契,岂为过哉。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其达也,未尝不抗其易退之节。蚤谋先定,出处一致矣。是诗先后周复,正合乎此,昔人目《元和贺雨》诗为谏书,余特目此诗为心迹论也。
《■溪诗话》:《孟子》七篇,论君与民者居半,其余欲得君,盖以安民也。观杜陵:“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宿花石戍》云:“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寄柏学士》云:“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而志在“大庇天下寒士”,其仁心广大,异夫求穴之蝼蚁辈,真得孟子所存矣。东坡先生问老杜何如人。或言似司马迁,但能名其诗尔。愚谓老杜似孟子,盖原其心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子美高自称许,有乃祖之风。上书明皇云:“臣之述作,沉郁顿挫,扬雄、枚皋可跂及。”《壮游》诗,则自比于崔、魏、班、扬。又云:“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赠韦左丞》则曰:“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甫以诗雄于时,自比诸人,诚未为过,至“窃比稷与契”,则过矣。唐史氏称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岂自比稷契而然耶?至云:“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其忠荩固自可嘉也。
卢世..曰:《赴奉先》及《北征》,肝肠如火,涕泪横流,读此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
今按:《北征》诗尚带率语,如“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将真情实事,信笔写来。黄彻谓:如转石于千仞之山,势也。学者尤之过甚,亦未窥其远大者耳。若此诗悲愁激切,而语皆雅饬,更无疵句可议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